长期以来,美国、欧洲的专利权人极力灌输我国「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观念,导致各界认为专利是稳定的权利。再者,海量的专利数据中夹杂着技术、法律、多国语言、专利家族以及引证现有技术,再加上既有的专利检索软件的数据质量和检索局限,各界仅能触及专利的数量及清单数据,遂而不知专利数据及其运用的质量与价值盲点。
什么是专利数据的质量与价值盲点?
专利数据的盲点,主要指专利数据因发明人、专利律师、专利师及(或)审查委员的疏失、未尽其责或者不具专业知识、技能及经验,而使专利质量不符相应国家专利法令规范,进而使该专利被核驳、无效或限缩权利范围,导致专利权人之权利化为乌有或者难以主张权利;也使竞争者因专利瑕疵,而无需畏惧专利权人虚有其表的权利。
换言之,发明即使经过审查获取专利权,其权利仍可能因质量问题而遭致无效或难以主张。因此在不同国家有不同专利质量盲点比例,例如中国2008-2018年就有60%的专利在审查或者获证后因质量不良而被驳回或无效1;而在美国,根据USPTO统计,专利诉讼以及多方复审无效程序若走到Final Decisions阶段,至少有80%的专利被无效或限缩权利范围2,而难以主张权利。
而导致专利数据质量与价值盲点的各环节因素,主要是专利取得要经过发明揭露、现有技术检索、说明书撰写、申请核驳、答辩及领证等程序,还有如美国的连续案、部分接续案与分割案的处理,以及将母国申请案翻译并申请各国申请案等一系列冗长、繁复又要求专业的作业,这些在各国各环节作业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通常未有共同基准依循、也未能时时同步校准,而且各利益相关者存有高比例的疏失、未尽其责或者不具专业知识、技能及经验。
再者,除美国外,各国开放专利数据的程度仍不足,亟待解决,各界始能不受其害而受其益。另需注意的是,专利纵有质量瑕疵问题,但其技术内容仍有极高价值可以借镜,尤其对于相同领域竞争者的研发及产销。
什么是专利数据运用的价值盲点?
专利数据运用的价值盲点,主要是专利数据使用者因不具备主客观条件以及应有高度、广度及深度的能力、能耐与能量,进而难以掌握专利数据的内涵并续以衍生价值,或者误会、曲解依据专利数据所制作报表的意涵,导致产学研官各界决策者难以认为依据专利数据产生的信息可以支持决策。例如日本、台湾和中国所援用的70多种专利地图即难以支持上述各类决策,而且决策者亦恐遭误导,而美欧所用的Patent Landscape也没有突破将专利数据可以转化成可行动的智能诠释(actionable intelligence and interpretability )。
善用大数据与数据科学,将有助于避开盲点
全球各界虽面临专利数据及其运用的质量与价值盲点,但是InQuartik透过数据科学、优质专利数据以及运用自然语言、语意、跨语言、图形分析及机器与深度学习等数据科学技术分析各国专利数据,进而创造出可评量专利质量及价值的演算法,侦测并突破专利数据及其运用的质量与价值盲点。
因此,我认为数据科学技术及人工智能运用于专利数据分析,进而可评量发明人、专利律师、专利师及(或)审查委员在专利作业各环节的疏失、未尽其责或者不具专业知识、技能及经验,该机制将抑止专利数据质量盲点的产生,同时,还有助各界大幅降低专利数量并坚持专利质量与价值,而使人类不再迷思专利数量,并愿意尊重他人有质量的专利,使专利如同商品般地广泛交易。
随着数据科学技术运用于专利数据分析、专利信息的广泛运用价值,以及可以支持产学研官处理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创新创业、技术路径、产品规划、市场竞争、投资并购、人才布署、专利布局组合及其各类运营决策的科学凭证,也一并解决了专利数据及其运用的盲点,能让使用者轻易悠游于专利大数据而不再深陷迷宫,进而能运用驾驭「数据」并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与知识」。
更多关于专利数据处理与分析,欢迎下载我们的专利质量与价值白皮书。
参考数据来源:
- 2008-2018年度中国专利无效案件统计分析报告
http://www.unitalen.com.cn/html/report/19020470-1.htm - USPTO PTAB Trial Statistics
https://www.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trial_statistics_2020013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