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延鹏,现为孚创云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笔者执业近36年期间,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CEO一直反复问我:「周律师,在专利管理上,我们几乎只看到专利数量和费用,顶多加上没有数据支持的简单报告,且报告似乎也没传递有意义、有用的决策洞见。为什麽我们申请这麽多专利,还经常被告赔钱?为什麽专利没有给公司带来市场竞争力?为什麽我们专利卖或授权不出去?专利太专业了,我看不出问题所在或利益所在?还是这样吧。」这些现象,恐还会持续轮迴。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与解方在于「需要CEO採用的新指标及其配套措施来营运专利」,始可轻易辨识、评量研發与专利活动并下达有意义的新指令,CEO即可有效驱动专利投资效益,并有条件提问关键问题及要求改变。据此,笔者介绍三类专利营运新指标给CEO们:
一、以「专利质量与价值」新指标取代「专利数量」旧指标:
专利需有质量与价值,才能体现高毛利率、高市占率、货币化率等技术与市场价值,而无需聚焦于专利数量,因为即使布局相当数量专利,但没有质量,也就没有价值可言;反之,纵使专利有价值却没有质量,该专利也将被无效。因此,用此新指标,就可解释为何大部分台湾权利人以数量为指标营运专利,要享有高毛利率、高市占率,或享有来自专利交易的货币化效益,是难以实现的。
过去主要是权利人基于数量并依赖因人而异的主观各自表述专利绩效,但现在新创业者根据各国专利实务,建构「专利有质量才会有价值与价格」的新原理,發展AI和优质数据,瞬间即可客观透析所有权利人的专利质量与价值等级并提供专利质量的微观分析,例如Quality/Value Ranking、Quality Insights、Due Diligence。CEO採用此新指标下达指令,即可以比较并究竟自己和竞争者的专利业务成效,进而採取新方法、工具及大数据革新专利活动模式,而无需再虚掷资源用专利数量衬托门面,没有质量与价值的专利只是纸老虎,当然保护不了自己,也难有市场和技术地位。
Patentcloud的专利质量和价值指标
孚创云端的Patentcloud平台,由一群专业的研究人员和资料科学家团队,利用大数据和深度机器学习技术,开發出一套可靠且客观的专利质量和价值评估方法。决策者能透过专利质量和价值指标,迅速掌握专利的质量与价值,并预测专利的潜在货币回报,从而提出明智的洞见并提出有效的策略。

欲了解更多关于专利质量和价值指标,请参阅专利质量与价值指标白皮书
二、以「专利风险可预测控管」新指标取代「专利风险不可测」旧指标:
台湾企业的开發属于产品發展与工程性质,少有基础与运用的研究,而研究机构虽有基础与运用的研究,但因周期短、预算低、延续性不足等因素,导致前瞻研究难有破坏式创新成果及优质专利组合来驱动创业并支持产业。这些情况导致企业近40年来持续在主要国家被告侵害他人专利、被追索钜额权利金、被迫和解支付买路钱甚至被迫放弃产品与市场。这就说明了过去认为的专利风险不可测而付出巨大代价,而又难以演化什麽。
如今拜赐大数据、新演算法和云端协作平台,任何企业均可轻易建构特定产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及运用结构,于云端平台持续监测控管来自第三方的专利风险威胁,例如Patent Search、Design Search、Patent Vault、Quality Insights。CEO採用此新指标,即可及时採取法律、技术及商业手段断灭专利风险,进而减免高额律师费、赔偿金及权利金,同时无需投入庞大资源应付专利诉讼,也不会搞得人仰马翻。
三、以「专利生命周期为基础的专利组合管理」新指标取代「一件件的专利申请」旧指标:
全球大多数权利人的专利布局是用一件件的专利申请来堆砌专利资产,而不是以专利生命周期管理 (Patent Lifecycle Management,PLCM) 为基础,在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及运用结构上,管理自己和竞争者的专利组合 (Patent Portfolio Management,PPM) 以及管理费用与效益。其结果就是花了钱,却未能带来专利投资效益。CEO採用此新指标,不仅可以观照全局并带来效益,可以大幅减少专利申请与维护费用,并从过往苦厄深渊解脱。
专利生命周期管理 (Patent Lifecycle Management,PLCM)
专利生命周期管理是专利利益相关者可实施战略和工具的总和,利用大数据统合并支持各知识产权阶段,结合严谨的评估进行分析,以改进专利组合(并且可能使其自动化)形成、管理和货币化。管理者若能善用专利生命周期管理 (Patent Lifecycle Management,PLCM),不仅能即时掌握产业技术發展趋势,还能主动促进专利保护和货币化,使投资报酬率最大化。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专利生命周期管理白皮书
立即开始採用数据驱动专利投资效益决策模式!免费试用 Patentcloud 平台,让你的专利工作更简单、更准确。